精彩小说尽在书海寻珠!手机版

书海寻珠 > 其它小说 > 扫描异常结束018-505

扫描异常结束018-505

打破砂锅看本质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热门小说推《扫描异常结束018-505》是打破砂锅看本质创作的一部其它小讲述的是孙宇刘洋之间爱恨纠缠的故小说精彩部分:如果非要给我的世界下一个定那它大概就是一台运行精密的计算在这一加一永远等于所有的行为都遵循着既定的因果关每一条逻辑链都清晰、完没有任何冗余的、混乱的杂只可我活在人类社“……所基于以上三我个人认我们‘星辰’项目Q3季度的用户增是完全可以达到一个新高度的!我的汇报完谢谢大”上午十滨海市创想未来大厦二十二“万象数据”第一会议我坐在长...

主角:孙宇,刘洋   更新:2025-10-02 07:51:2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如果非要给我的世界下一个定义,那它大概就是一台运行精密的计算机。

在这里,一加一永远等于二,所有的行为都遵循着既定的因果关系,每一条逻辑链都清晰、完整,没有任何冗余的、混乱的杂音。

只可惜,我活在人类社会。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我个人认为,我们‘星辰’项目Q3季度的用户增长,是完全可以达到一个新高度的!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上午十点,滨海市创想未来大厦二十二层,“万象数据”第一会议室。

我坐在长条会议桌的最末端,一个被PPT翻页声和空调送风声统治的角落,百无聊赖地转着手中的水笔。

发言的是销售部的王牌孙宇,一个用名牌西装和发胶将自己武装到牙齿的男人。

他的声音洪亮,手势夸张,PPT上的数据曲线像心电图一样上下飞窜,每一个数字后面都跟着一长串的零。

很精彩的演讲,如果忽略掉他本人此刻像个巨大的、不断向外发射错误信号的路由器的话。

我能“看”到他。

不是用眼睛,而是一种更接近本能的感知。

在他的慷慨陈词中,一条清晰的主逻辑链正在延伸:因为我们有A、B、C三个优势→所以我们将采取D、E、F三种策略→最终必然会导出G这个增长结果。

这条逻辑链本身是成立的,至少在他的PPT上是。

但杂音太多了。

当他说到“我们团队的执行力空前强大”时,他的左手下意识地摩挲了一下腕上的那块价值不菲的表。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安抚动作,逻辑链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微小的断裂,一条潜藏的副逻辑链浮现出来:事实是团队内部存在矛盾→我需要一个外部动作来强化自己的信心→触碰昂贵的私人物品。

当他展示那个惊人的预估增长率时,他的瞳孔有一次零点一秒的收缩,呼吸节奏出现了万分之一秒的紊乱。

主逻辑链再次出现毛刺:这个数据过于乐观,存在风险→我自己也对此感到不安→引发潜意识的应激反应。

诸如此类的“杂音”,在他的整个汇报过程中此起彼伏,像一场糟糕的交响乐。

这些行为逻辑上的微小断裂、矛盾和不协调,在我脑中汇聚成一个清晰无误的结论:他在夸大其词,并且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当然,在座的各位“正常人”是感知不到这些的。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自信满满的销售冠军,听到的是一幅宏伟的商业蓝图。

坐在长桌主位的CEO高建国甚至带头鼓起了掌,他那张笑眯眯的脸上,每一条皱纹都写满了“赞许”。

哦,那又是另一场规模更大的逻辑风暴了。

高总的掌声、微笑、微微前倾的身体,构成了一条“我很欣赏你”的主逻辑。

但在桌面底下,他用皮鞋尖轻轻敲击地面的频率,却和我办公桌上那台老爷机CPU过载时风扇的转速完全一致。

他的潜藏逻辑链是:汇报时间太长了→有些数据值得怀疑,但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我要维持一个开明睿智的领导形象→用积极的肢体语言来掩盖内心的不耐烦。

这就是我的世界,一个由无数主逻辑链和更多、更混乱、更嘈杂的潜藏逻辑链构成的世界。

我叫林默,万象数据“行为风险干预部”的一名普通分析师。

我没有情感,或者说,我感知不到人类定义的那种复杂情绪。

喜怒哀乐对我而言,只是一些写在脸上的符号。

但我能“扫描”到他们行为背后的一切——那些被藏起来的真实意图,那些一闪而过的犹疑,那些深埋于心的谎言。

我看不到喜悦,但我能“看到”一个人在说“我很高兴”时,他行为逻辑链的流畅与和谐。

我看不到悲伤,但我能“看到”另一个人在说“我很遗憾”时,从他每一个细微动作中延伸出的逻辑链,都指向了“损失”这个结果。

而当行为和逻辑相悖时,“杂音”就出现了。

对我来说,人类社会就像一个信号极其不稳定的广播,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里都充斥着刺耳的杂音。

谎言、伪装、言不由衷、身不由己……这些都是杂音。

而我,一个有严重精神洁癖的调频师,只想找到那个唯一清晰、没有杂音的频道。

所以,我的人生信条很简单:减少输入,屏蔽杂音,准时下班。

“林默,关于孙总监的这份报告,你有什么看法?”

我正在神游天外,一个温和的声音突然点到了我的名字。

是我的顶头上司,部门主管刘洋。

一个典型的职场老油条,地中海发型梳理得一丝不苟,口头禅是“你看这个事……”,擅长将一切棘手的工作以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分配给下属。

我抬起头,迎上会议室里十几道目光。

刘洋的脸上挂着鼓励的微笑,逻辑链却清晰得像一条高速公路的路牌:会议快结束了,我也得说几句话刷一下存在感→首接评价孙宇风险太高,不如让下面的人说→林默这小子平时不声不响,但脑子好用,让他说最合适→说好了算我领导有方,说坏了是他自己不会做人。

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三个应对方案。

方案A:正面硬刚。

首接指出孙宇报告中的逻辑漏洞。

后果:得罪孙宇和销售部,同时显得自己冒失冲动,给刘洋留下“不懂事”的印象。

杂音指数:9.0。

方案B:随声附和。

说一些“深受启发”、“高屋建瓴”之类的废话。

后果:安全,但毫无意义,浪费时间。

杂音指数:5.t。

方案C:逻辑滑坡。

我选择了C。

我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用一种还没睡醒的语气慢吞吞地开口:“孙总监的报告……信息量很大。

特别是关于‘Z世代’用户心理模型的部分,我觉得非常深刻。”

孙宇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

我继续说道:“不过,我注意到报告中引用的‘KANO模型’数据,是基于去年上半年的市场调研。

考虑到下半年竞品‘数海’公司推出的‘潮汐计划’,对市场格局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这部分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当然,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技术细节,对孙总监宏大的战略构想没有任何影响。”

会议室里安静了两秒。

我的话很巧妙。

我没有质疑他的结论,只指出了一个他论据中的陈旧细节。

这既显示了我的专业性(我真的看了报告),又表现出我“只关心技术,不关心政治”的无害人设。

最重要的是,我把球又踢回给了孙宇,一个他不可能接不住的安全球。

孙宇果然立刻接话:“林默提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团队也注意到了,相关的补充数据和应对方案,会在下午的部门会议上进行更详细的讨论。

感谢你的严谨!”

刘洋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的逻辑链是:林默这小子果然好用→既展现了我们部门的专业性,又没得罪人→我领导有方。

一场小小的职场危机,在逻辑的计算下,消弭于无形。

对我而言,这不过是又一次枯燥的计算。

我运用这份天赋,不是为了在职场上平步青云,恰恰相反,是为了让我能更高效地摸鱼,更彻底地不被人打扰。

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而对我来说,最大的“利”就是清净,最大的“害”就是麻烦。

会议终于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我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工位上。

我的办公桌是整个部门最整洁的,键盘和鼠标垫永远呈完美的九十度,桌角的绿萝被我用补光灯养得油光锃亮,不是因为我热爱生活,而是因为一个有序的外部环境,能有效降低我内心的熵值。

正当我准备戴上降噪耳机,进入“待机”模式时,一个人影停在了我的工位旁。

是楚天。

公司的技术总监,一个传奇人物。

据说他二十五岁就拿下了麻省理工的双博士学位,二十八岁创立的算法公司被“万象数据”天价收购,他也因此成了公司最年轻的高管。

但这些光环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楚天在我眼中只有一个标签:低杂音个体。

在今天上午这场长达两个小时的会议里,他是唯一一个全程保持逻辑自洽的人。

他没有说过一句话,但他专注的眼神,平稳的呼吸,以及在记录本上匀速书写的动作,都构成了一条无比清晰的逻辑链:我在认真听→我在处理信息→我在形成判断。

全程,没有一丝杂音。

在这个混乱喧嚣的世界里,一个逻辑自洽的人,就像数学公式一样优美。

我对他谈不上任何好感,但我由衷地欣赏这份简洁与和谐。

“林默,”他开口,声音和他的人一样,干净利落,“你刚才提到的‘时滞性’问题,有没有具体的量化分析?”

他的逻辑链很简单:发现问题→寻求数据支持。

“有过一个初步的模型,”我言简意赅地回答,同时从电脑里调出一份文档,“基于‘数海’上线‘潮汐计划’后三个月的用户行为变化,我做过一个简单的回归分析。

结论是,我们原有用户画像中至少有百分之十二的标签权重需要重新调整。”

楚天接过我递过去的平板,迅速浏览着屏幕上的数据和图表。

他的目光专注而锐利,像两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问题的核心。

“有趣,”几分钟后,他看完了,将平板还给我,“这个分析很有价值。

今晚之前,能给我一份更详细的报告吗?”

发现价值→提出要求。

依旧是完美的逻辑闭环。

“可以。”

我回答。

虽然这意味着加班,但为一个“低杂音个体”提供服务,所消耗的心理成本,远低于和刘洋那样的人周旋十分钟。

楚天点了点头,没有多余的寒暄,转身离开了。

我看着他的背影,高瘦,挺拔,像一棵树。

在他身后,是窗外滨海市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和灰蒙蒙的天空。

不知为何,我突然感觉到一丝微弱的、难以名状的“异常”。

不是来自楚天,他依旧是那个逻辑自洽的完美个体。

这丝异常,更像是……背景噪音。

仿佛空气中某个基础参数被悄然修改,导致整个世界的底层逻辑,出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颤抖。

我皱了皱眉,将这种错觉归结为早上没喝咖啡的缘故。

我重新戴上耳机,舒缓的纯音乐隔绝了办公室里所有的嘈杂。

键盘的敲击声,同事的交谈声,打印机的工作声……所有可能产生逻辑断裂的声源都被屏蔽。

世界终于恢复了它应有的宁静。

我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屏幕上,数据和代码汇成一条条清晰的河流。

这很好。

我喜欢这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喜欢这个没有杂音的、纯粹由逻辑构成的世界。

我希望,并且相信,我的生活会永远这样平静下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