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书海寻珠!手机版

书海寻珠 > > 开局盐碱地,我种出千亿粮仓(林漱林安)最新完结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开局盐碱地,我种出千亿粮仓(林漱林安)

开局盐碱地,我种出千亿粮仓(林漱林安)最新完结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开局盐碱地,我种出千亿粮仓(林漱林安)

夏日微澜 著

言情小说完结

小说《开局盐碱地,我种出千亿粮仓》,大神“夏日微澜”将林漱林安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全文主要讲述了:二十一世纪的农业大学高材生林漱,意外穿越成古代贫家女。开局便是地狱难度:父亲被大伯逼去打猎而摔断腿,全家被扫地出门,仅分得一间破茅屋与十亩被断言颗粒无收的盐碱废地。 面对贪婪亲戚的欺压、全村人的嘲讽和家人的绝望,林漱却看到了生机。她凭借脑中远超时代的农业科学知识,上演了一场点石成金的奇迹。改良土壤、筛选耐碱作物“五色藜”(藜麦)、运用科学方法起垄点播……当被所有人遗弃的废土之上长出五彩斑斓的丰收之景时,整个村庄都为之震惊!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神奇的作物引来了府城大商行“风裕楼”的注意,一份利润惊人的独家合约,为她带来了第一桶金,也带来了滔天祸事。觊觎者设下毒计,勾结县衙以“妖术种地”的罪名将她抓捕,欲巧取豪夺。在森严的公堂之上,林漱临危不乱,凭借智慧与胆识,不仅洗清冤屈,更将官府发展为自己的保护伞与合作伙伴! 这是一个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看现代农科大佬如何在古代,用双手和大脑,治愈家人,斗倒极品,将一片废土,亲手种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盛世田园。

主角:林漱,林安   更新:2025-10-11 14:33:4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林漱便将家里唯一一把还算完好的柴刀磨得锃亮。

她将长发用一根布条利落地束在脑后,对正在准备早饭的柳氏说道:“娘,今天你和弟弟在家看好爹,把院里的石头再清一清,我去一趟镇上。”

“去镇上?”

柳氏闻言一惊,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去镇上做什么?

我们……我们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啊。”

说到最后,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充满了无力感。

林漱将柴刀别在腰后,又拿起一个小小的背篓,脸上是从容不迫的自信:“娘,谁说我们没有钱?

我们脚下的这座山,就是一座宝库。”

说着,她从墙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拖出一个用茅草盖着的麻袋。

打开一看,里面并非野菜,而是一堆处理得干干净净的植物根茎和药草。

其中几株根茎呈纺锤形,外皮黑褐色,切开的断面却是云锦状的花纹;另外一些则是粗壮的根,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甜香。

“这……这不是山里常见的野葛根和黄精吗?”

柳氏认得其中几样,但随即又疑惑道,“这些东西,也能卖钱?”

在村民的认知里,这些东西除非是荒年,否则很少有人会费力去挖来吃,更别提卖钱了。

“能,而且能卖个好价钱。”

林漱拿起一截处理得极好的黄精,在柳氏面前展示,“娘你看,寻常人挖出来,不懂得炮制,要么晒得干瘪,要么存得发霉。

我这半个月,每天抽空就去后山,专挑年份足的挖。

挖回来后,按照古法‘九蒸九晒’的法子炮制过。

你看这断面,油润乌亮,糖分都凝结住了。

这样的黄精,拿到镇上药铺,可不是按寻常山货的价钱算的。”

她所说的“古法”,自然是来源于现代中药炮制的知识。

她将复杂的化学原理,转化成了这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的“玄机”。

这便是她最大的依仗。

柳氏半信半疑地拿起一截,果然入手沉甸甸的,与她印象中那些轻飘飘的干货截然不同。

她看着女儿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心中的不安渐渐被一种莫名的信赖所取代。

“那……那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

“娘,没事的。”

林漱将一小块麦饼塞进怀里当干粮,“我去去就回。

家里离不开你,爹和弟弟也需要你照顾。

等我回来,我们就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告别了家人,林漱背着背篓,踏上了通往清河镇的山路。

这条路她并不陌生,原主的记忆里,曾满怀憧憬地走过,也曾满心伤痛地走过。

但如今,走在这条路上的,是一个全新的灵魂。

她的心中没有情爱痴怨,只有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和勃勃野心。

走了近一个时辰,清河镇那青灰色的轮廓终于出现在眼前。

与青溪村的闭塞不同,镇上人来人往,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充满了鲜活的市井气息。

林漱没有在热闹的集市上过多停留,而是径首朝着镇上最大的一家药铺——“仁心堂”走去。

仁心堂的门面古朴大气,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

店里的伙计看到林漱一身粗布衣裳,还背着个破背篓,脸上便露出一丝不耐烦:“看病往里走,抓药报方子。

要是卖山货,拿到后院去,有专门的师傅收。”

林漱也不恼,只是淡淡地说道:“我卖的不是普通山货,想请掌柜的亲自看一看。”

那伙计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嗤笑道:“小姑娘,口气倒不小。

我们掌柜的忙得很,哪有功夫看你那点不值钱的玩意儿。”

“值不值钱,不是你说了算。”

林漱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只需通报一声,就说是一个青溪村来的姑娘,带了九蒸九晒的上品黄精。

掌柜的若是错过了,损失的可不是我。”

“九蒸九晒?”

伙计愣了一下,这个词他只在老师傅那里听过,寻常乡下人怎么可能懂这些。

他看着林漱那笃定的眼神,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

正在这时,一个声音从柜台后传来:“让她进来。”

说话的是一个年过半百、身穿灰色长衫的老者,他面容清瘦,留着一撮山羊胡,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他便是仁心堂的孙掌柜。

林漱被请到内堂,她不卑不亢地将背篓放下,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药材一一取出,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桌上。

孙掌柜起初还带着几分审视,但当他的目光落在那些炮制过的黄精上时,眼神骤然一凝。

他捻起一截,凑到鼻尖轻嗅,又用指甲掐了掐断面,看到那油润的质地和致密的纹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这真是九蒸九晒的黄精?”

孙掌柜有些难以置信,“这炮制的手法,极其考究,非数十年经验的老师傅不能为。

小姑娘,这药材……是你炮制的?”

“是我。”

林漱平静地回答,“家父早年曾跟过一位游方郎中,学了些皮毛。”

她为自己找了个合情合理的借口。

孙掌柜点了点头,不再追问。

行有行规,谁家没点压箱底的本事。

他又拿起另外几株块根,仔细端详后,更是赞不绝口:“这何首乌的年份也足,处理得干净利落。

小姑娘,你这些药材,我们仁心堂全收了。

你开个价吧。”

林漱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赌对了。

她来之前就盘算过,寻常的药材,必定会被压价,唯有拿出他们没见过的、处理得极好的“尖货”,才能掌握主动权。

“掌柜的是行家,想必也知道这些药材的价值。

我不漫天要价,这些,总共给我二两银子。”

“二两?”

一旁的伙计惊呼出声。

二两银子,都够寻常农户一家半年的开销了!

这小姑娘真是狮子大开口!

孙掌柜却摆了摆手,示意伙计闭嘴。

他沉吟片刻,看着林漱清澈见底的眼睛,缓缓说道:“你这些药材,品质上乘,二两银子,倒也公道。

不过,老夫有个条件。”

“掌柜的请讲。”

“日后你若再有这等品质的药材,可否优先卖给我们仁心堂?”

孙掌柜的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他看中的,不只是这批药材,更是林漱背后那神秘的“炮制之法”。

这正中林漱下怀。

她要的不仅是这一次的交易,更是一条长期的、稳定的销路。

“可以。

不过,我也有个条件。”

林漱话锋一转,“我需要一些种子,不知掌柜的能否行个方便?”

“种子?”

孙掌柜一愣,“药铺里倒是有不少药材种子,你要什么?”

“我不要药材种子。”

林漱摇了摇头,她看着孙掌柜,缓缓说出了自己此行真正的目的,“掌柜的见多识广,可曾见过一种作物,其茎秆似藜,叶如灰菜,结出的穗子却像谷子,籽粒细小,有白、红、黑等颜色?”

她描述的,正是现代人熟知的藜麦。

一种营养价值极高、且极度耐盐碱、耐干旱的作物。

她不敢保证这个世界一定有,但根据植物演化的普遍性,总会有类似的替代品。

孙掌柜捋着胡须,皱眉思索了许久,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你说的……莫非是‘灰麦’?”

“灰麦?”

林漱心中一动。

“不错。”

孙掌柜道,“此物多生于贫瘠山地,产量不高,口感粗糙,寻常百姓都不拿它当粮食,多是磨碎了混在牲畜的饲料里,或是荒年用来果腹。

因其植株与灰菜相似,故称‘灰麦’。

你要这东西做什么?

那玩意儿可不好吃。”

林漱心中狂喜,但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故作愁容地叹了口气:“不瞒掌柜的,我家分到的地,是村里有名的盐碱地,种什么都活不了。

我听家父提过,说这种灰麦性子泼,不怕地赖,想着种来试试,好歹能有点收成,不至于饿死。”

这番说辞合情合理,孙掌柜听了,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同情。

他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这灰麦种子,寻常种子铺怕是没有,不过我仁心堂后院倒是种了一些,平日里是用来喂信鸽的。

你若要,我便做主,送你一些。”

“多谢掌柜的!”

林漱心中大定,但她要的可不是“一些”。

她从即将到手的二两银子里,拿出一小块碎银,约莫一百文,推到孙掌柜面前:“掌柜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东西关乎我全家活路,我想要多买一些。

不知您药铺里还有多少存货?

我全要了。”

孙掌柜看着那一百文钱,又看了看林漱认真的表情,笑了:“你这丫头,倒是个实诚人。

也罢,库房里还有一麻袋,本是去年收来喂牲口的陈货,你若不嫌弃,一百文,你全拉走。”

在他看来,用一袋不值钱的陈年“饲料”,换来一个长期供应优质药材的渠道,这笔买卖,划算得很。

交易达成。

林漱拿到了二两银子,除去一百文,还剩下一两九钱。

她又花钱雇了一辆牛车,将那一麻袋沉甸甸的“灰麦”种子和自己一并拉回村口。

回村的路上,林漱坐在颠簸的牛车上,紧紧抱着那袋种子,心情前所未有的激动。

这袋在别人眼中一文不值的“饲料”,在她眼中,却是能让全家翻身的“金疙瘩”。

有了钱,有了种子,她脑中的那个宏伟蓝图,终于可以真正开始动工了。

她不仅要种灰麦,还要挖井,解决水源问题。

她要买些鸡苗鸭苗,利用田间地头的资源发展养殖。

她还要搭建一个最简易的暖房,尝试种植反季节的蔬菜。

当牛车在村口停下时,林漱谢过车夫,自己扛起那几十斤重的麻袋,一步一步,沉稳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夕阳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那小小的身躯,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村里人远远看见,都指指点点,好奇那麻袋里装的是什么。

而林漱,对这一切都视若无睹。

她的目光,只落在前方那片等待着她的、沉寂的土地上。

她知道,从明天开始,这片土地,将因她而彻底改变。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